• Description

時間:2025/08/27 (三)   10:00~16:00       地點:中科院軍民中心 (桃園市龍潭區龍源路134566號W48館420室)

一般學員:$8,000 / 

學生/老師:$1000/人 、維護期間內客戶 / 中科院工程師 免費/

在當今快速演進的國防與通訊技術領域,天線設計不僅是訊號收發系統的核心,更是整體效能與可靠性的關鍵。在雷達、飛彈導引、通訊系統等研發項目中,對於天線的指向性、增益、頻寬與結構整合等皆有極高要求。然而,這類任務往往面臨複雜的跨領域挑戰,包括高頻電磁波在不同材料與結構中的行為預測、有限空間中天線的排列限制,以及多模態系統中不同元件間的耦合效應。

傳統的天線設計依賴實驗與經驗公式,但在毫米波、太赫茲頻段或具備隱身能力的新型平台下,這些方法的侷限愈發明顯。2025 年的模擬技術,尤其如 COMSOL Multiphysics® 所代表的多物理場模擬平台,已能在設計初期提供具高準確度的預測能力。COMSOL 除了能求解多物理聯合方程式外,亦能考慮天線與周圍結構間的多重物理交互作用,如熱膨脹、機械應力導致的形變對頻率回應的影響、材料老化導致的性能劣化等。同時考量極端操作條件與高可靠性要求的單位而言,模擬可大幅減少物理樣品數量,加速設計與驗證流程,並降低測試成本。


AI 與模擬的整合正逐漸改變傳統設計流程。COMSOL 支援與 PythonMATLABOpenAI 等整合,使工程師能透過機器學習或深度學習模型,快速預測不同幾何或材料條件下的天線性能表現。以常見的相控陣列天線為例,透過 AI 訓練出的代理模型可在幾秒內估算方向性與抑制效果,並進行設計最佳化,不必每次都重新跑完整的有限元素模擬。這種「智慧模擬」概念,讓設計者從反覆試誤中解放,轉向更策略性的設計探索。


整體而言,對於需要高度機密性、功能整合性與創新設計的國防應用來說,結合模擬與 AI 的設計方法已成為主流趨勢。COMSOL 在此領域的彈性架構與多物理模擬能力,為天線設計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可視化、可預測與可最佳化優勢。

 

 

09:50-10:00

報到

10:00-12:20

  • COMSOL RF天線相關案例與應用分享
  • 模擬與AI 深度神經網路在天線設計上的應用

12:00-13:30

中午用餐及休息

13:30-15:30

COMSOL 陣列天線上機實作。

15:30-16:00

問題與討論

課程效益:

  • 掌握國防模擬技術脈動:瞭解多物理場模擬於雷達系統、飛彈導引、電磁干擾等國防應用中的實際案例與發展趨勢。
  • 提升設計效率與精度:學會如何利用 COMSOL 進行陣列天線與結構熱效應模擬,強化設計階段的預測能力與產品可靠度。
  • 導入智慧模擬流程:深入了解 AI 與深度神經網路如何加速模擬計算與設計最佳化,協助研發導入資料驅動設計(Data-Driven Design)。
  • 實機操作增強實務力:透過上機課程,實際操作 COMSOL 進行天線模擬,強化模擬技能與實務應用能力。

 

建議參加人員:

  • 從事天線設計、雷達與電磁模擬相關工作的工程師
  • 國防與航太相關研究單位技術人員
  • 有志導入AI於模擬流程的研發人員與研究學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