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當今快速演進的國防與通訊技術領域,天線設計不僅是訊號收發系統的核心,更是整體效能與可靠性的關鍵。在雷達、飛彈導引、通訊系統等研發項目中,對於天線的指向性、增益、頻寬與結構整合等皆有極高要求。然而,這類任務往往面臨複雜的跨領域挑戰,包括高頻電磁波在不同材料與結構中的行為預測、有限空間中天線的排列限制,以及多模態系統中不同元件間的耦合效應。
傳統的天線設計依賴實驗與經驗公式,但在毫米波、太赫茲頻段或具備隱身能力的新型平台下,這些方法的侷限愈發明顯。2025 年的模擬技術,尤其如 COMSOL Multiphysics® 所代表的多物理場模擬平台,已能在設計初期提供具高準確度的預測能力。COMSOL 除了能求解多物理聯合方程式外,亦能考慮天線與周圍結構間的多重物理交互作用,如熱膨脹、機械應力導致的形變對頻率回應的影響、材料老化導致的性能劣化等。同時考量極端操作條件與高可靠性要求的單位而言,模擬可大幅減少物理樣品數量,加速設計與驗證流程,並降低測試成本。
AI 與模擬的整合正逐漸改變傳統設計流程。COMSOL 支援與 Python、MATLAB、OpenAI 等整合,使工程師能透過機器學習或深度學習模型,快速預測不同幾何或材料條件下的天線性能表現。以常見的相控陣列天線為例,透過 AI 訓練出的代理模型可在幾秒內估算方向性與抑制效果,並進行設計最佳化,不必每次都重新跑完整的有限元素模擬。這種「智慧模擬」概念,讓設計者從反覆試誤中解放,轉向更策略性的設計探索。
整體而言,對於需要高度機密性、功能整合性與創新設計的國防應用來說,結合模擬與 AI 的設計方法已成為主流趨勢。COMSOL 在此領域的彈性架構與多物理模擬能力,為天線設計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可視化、可預測與可最佳化優勢。